br/>
朱宏三决定采用一种转炉侧吹法进行炼铁,采用转炉侧吹法,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熟铁。比例大概是生铁75%,熟铁25%,另外需要极少量的沙子和小苏打,因为中国的铁矿都是硫铁矿,这样练出来的钢材发脆,沙子的作用是造成酸性炉渣,吸走生铁中所含有的磷,小苏打的作用是进行脱硫处理。
朱宏三发现硅藻土之后,烧制成耐火砖。并在农庄里建成了一座化铁炉,这座圆形的熔铁炉不大,却比转炉要复杂的多。因为转炉要求从化铁炉出来的铁水必须达到1380摄氏度。这一温度是一般燃料难以企及的,在没有蓄热室之前,人工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250摄氏度。
要达到这个温度,就必须把冷鼓风换成热鼓风。这就是所谓的“蓄热室”。热鼓风的概念是英国人尼尔森发明的,1829年应用于格拉斯哥的铁厂。
朱宏三采用的蓄热室的技术水平大体和1850年的英国钢铁厂相当,采用的是铸铁管式热风炉。冷鼓风从鼓风管总管上支管通到每一个加热炉,并经过位于火上的拱形铸铁管进入到换热室另外一侧的管子中,然后再进入化铁炉的风口。
整套装置被密封在一个用砖和耐火材料砌得很厚拱形加热炉内,以保存和反射尽可能的热量,鼓风被直接加热之后,温度能升高到300摄氏度,足以熔化铅。再加上另外一个措施是废气加热,从熔铁炉顶部用陶瓷管道将炼铁炉的废气引出,从上部进入蓄热炉,再从下部的废气口排出。
没有蓄热炉,也可以炼铁或者炼钢,但是在生产效率上就完全不能相比了。根据英国人的计算,早期的蓄热炉,将送风提高到300多摄氏度,同样多的燃料铁的产量比冷鼓风增加了3倍。
炼钢炉基本上完工了,下一步,则是炼焦。朱宏三前期用的是木炭,但是焦炭还是最理想的燃料。炼钢朱宏三知道怎么办,毕竟以前的冶金专业的知识还没丢,但是炼焦就不行了,所以朱宏三只能采取一种简易的土法炼焦了。
土法炼焦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堆积起来的露天法,2~4吨煤在地面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