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巡按正七品,比正六品的推官低了一级,但是推官这种佐尹官那里是清流能比的,御史可是又清又贵,所以李文熙对自己的老师瞿式耜很是感激。
李文熙听老师这么说赶紧拱手回答道:“老师放心,折子已经写完,就等朝会了!可是。。。”
瞿式耜看到李文熙有话要说,问道:“叔豹,你我师徒无间,有什么话就说!”
“是,老师!李阁老为人奸滑,弟子怕朝会时粤党不会帮忙啊!”
“叔豹,这个你放心,粤党看到楚党在江苏得到很多利益,心中早已不满,这次就是老夫不找李植,他也会来找老夫的!”
李文熙只是一个低级小官,还不懂那些高层政治,现在自己老师说了没事,那自己也只能相信了。
瞿式耜安抚李文熙后,自己也出了门坐上小轿回到家中,等候三日后的大朝会。
朝会这个制度出自周代,《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这便是对“朝会”的解释。诸侯、百官朝见天子的时辰是早晨,故称之曰“朝”。天子接见诸侯、百官的政治目的是图天下之事,同时询问地方的治理情况,谓之图考绩,类似后世对各级官员的“绩效考核”或者“目标管理”。
明代朝会有一整套制度,朱元璋规定每天必须上早朝,老朱这么规定也没办法,江山是他自己的自然要牢牢掌握。下一任皇帝朱棣也算苦出身,也知道早朝的重要性,但是等到朱棣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上位后就变了。因为朱祁镇年纪小,规定早朝奏事必须预进事目,并限制每朝奏事件数,早朝政治功能大为弱化。等到同样是幼君的万历继位,改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从此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不可再称“日朝”了。至于万历长大后,更是数十年不上朝。
朱宏三占领南京后,又将早朝制度恢复起来,不过每天天不亮上朝实在折磨人,所以朱宏三规定每月上两次朝,每月的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