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敏感度很高,现在已经觉察到今天这事不寻常,但是现在才发现已经完了。
李植刚说完,一个五品郎中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建设部水司郎中唐元楫有本上奏!”
唐元楫是张家玉的同年,都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唐元楫在神武五年上书弹劾当时的首辅马济远,算是在朝廷中出了一点小名,不过紧接着就被马明远明升暗降赶出都察院,到地方当了一个七品知县。神武九年李植入阁,才从地方将这家伙调了上来,在建设部水司当一个郎中,负责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疏导沟洫,堰决河渠。
“陛下,臣和河南布政使张家玉是同年,现张家玉有折子请托臣上奏陛下!”
唐元楫的话还没说完,知道事情不好的马明远赶紧说道:“陛下,官员上书要经过通政司和内阁,那有给陛下直接上书的道理,臣以为张家玉的奏折先经由内阁审议,然后在上达天听!”
马明远说的很有道理,也符合朝廷法度,大明朝全国上下数十万官吏,如果那个想和皇帝聊聊天都可以自己上书,那皇帝每天不要干别的事了。就是后世那个最勤政的皇帝雍正,十几年的时间中批阅奏章达数千万字,他所接受的奏折也是经过挑选的,只有被皇帝授予密折职权的官员,才有权利给皇帝直接上书。但是就这样,雍正每天也要批复数百道奏折,工作到半夜一两点钟是常事。
朱宏三自然不想被累的要死要活,所以按照勤政程度朱宏三不要说和雍正、朱元璋、朱棣等勤政皇帝相比,就连末代皇帝崇祯他都比不上,大概也就比万历能强一点儿,最起码朱宏三还是上朝的。
按照明代制度,四品以下官员的奏折要交给通政司,由他们负责初步挑选,一些小事比如要钱的、催款的、或者弹劾某位官员的直接转到各部。四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奏折直接送到内阁照磨司,这里也按照事情缓急分类,然后交给各部处理,超出各部职权范围的由阁老们处理,再不行就要交给皇帝了。就这样朱宏三每天也要处理五六十道奏折,所以当皇帝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马明远刚说完,唐元楫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