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四川、山东都先后发生了小规模的起义。
明中叶的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使得明朝政府在嘉靖初年不得不在政治上作一些适当的改革,实行了减轻租银、整顿赋役以及抑制宦官、裁撤锦衣卫校尉等等措施。
但是由于贪污的盛行和庞大的军费支出,造成明朝财政的困难,政府“每年所入二百万之额,不能充所出之半”。嘉靖三十年,明朝政府于南直隶、浙江等州县增赋百二十万,叫作“加派”。嘉靖三十六年又在江南等地增役银四十万,叫作“提编”。以后又出现了箕敛、派括、算税契、折民壮等等加派的名目。豪绅地主有特权免赋免役,贫苦农民的生活更加痛苦,流民更多,起义更繁。明朝到此时,已是风中柳絮,飘摇不定。
在明朝面临即将危亡的时刻,历史给朱家王朝一个机遇,把一个叫张居正的人推上了政治舞台。作为一代名相,张居正爱美女、尚奢华,看上去,全没有明代名士的气节。在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文字中,也看不出文章大家的风味,倒是有实干家的意味。张居正一生功勋,首推改变赋税制度的“一条鞭法”,使得明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并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现在朱宏三在江南推行的新法,也不过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加强版而已。
一条鞭法,说白了就是把各乡各里应交纳的徭役和粮食,汇总到州县,各州县汇总到府,这样层层上交汇总,而且每石粮折合银多少,每个徭役,折合银多少,直接上交白银。把原来繁杂的名目统一到一个条目下,所以叫一条鞭。
张居正的改革很大程度缓解了明朝中后期的财政危急,但是中国官场有一个弊端,就是人亡政息。等张居正死后,他所倡导的改革被他的好弟子万历皇帝尽废,张居正也被抄家掘坟,儿子还被逼死一个。
万历末期为了筹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费,朝廷对田赋加派了赋银。主要分为辽饷、剿饷、练饷,统称“三饷”。辽饷,是为筹措辽东驻军饷项对田赋的加派。万历四十六年开征。开初每亩加派三厘五毫,以后不断加征,达每亩十厘以上。剿饷是筹措镇压农民起义所用军饷对田赋的加派。崇祯十年开征。照旧粮额加征六合,每石折征钱八钱,又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