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旨意给姜寰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算是奖赏姜曰广为自己卖命十多年的功劳。
接替姜曰广进入内阁的是瞿式耜,老瞿更不用说了,是钱谦益的学生,也是姜曰广的学生。瞿式耜上任后为了报答姜曰广举荐之恩,费了老大劲将姜寰弄进都察院当了一个从七品御史。
姜寰原本是正六品,去了都察院成了从七品,降了两级,但是姜曰广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感激瞿式耜。姜曰广不是被气疯了,自己儿子被降级还去感谢瞿式耜。而是这个都察院御史身份十分不一般。
明代官员成长历程分为两条线,中了进士后学习好的进了翰林院当翰林,更牛逼的去了丞相预科班,也就是庶吉士。这些翰林和庶吉士是国家栋梁,在明朝中后期更是形成了非翰林和庶吉士出身不能入阁的传统。
还有一帮考试成绩一般的就去六部观政,一年后按照考试成绩分配工作,有的进入六部有的去地方当官。这些如果没什么机遇这辈子最高也就混到四品知府,再往上那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过万事都有例外,翰林以外还有一个升官快车道,那就是都察院。
都察院是个很神奇的部门,这些官职低微的御史们和翰林、各科给事中,形成明代官场一个奇葩团体,那就是清流。这帮家伙卖呆的不怕乱子大,朝廷有什么事都要参合一脚,成功了就名扬天下,不成功也只需说一句“风闻言事”即可。
正因为都察院的特性,这帮御史算是在皇帝面前十分脸熟,大家都知道和老板混个脸熟什么事都好办,所以在升官时皇帝也第一时间想到这些御史清流们。
这些御史看着级别低,但是一个个都手握重权,当年的抗倭名将胡宗宪就是出身都察院,一开始是巡按,最后做到了直浙总督,你说都察院厉害不厉害。
如此好的部门当然所有人都盯着,当年姜曰广也想将自己儿子弄进都察院。可是姜曰广身为主管都察院的阁老,却在退休前将自己儿子弄到好部门,就算同僚不骂姜曰广也没这个脸这么干。(明代官员的道德比后世强的太多,后世老子退休后将儿子安排进好部门的比比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