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贼人以此要挟,愈发愤怒,沉声道:“某原本还想秉承天子仁德之意,待大军到后将其降俘,如今看来,此贼性情卑劣,留之必为大患,正好将计就计,擒杀仇首逆贼。”
太史享忙问道:“计从何出?”
太史慈扶起郭通,问道:“那送信之人何在?”
郭通言道:“那人送信后便离去,只说若能依计行事,便选中一门举火为号,明晚便来取城。”
“这是他自寻死路!”太史慈冷然一笑,吩咐道:“天色将明时,你在东门放出火号,假意应允做内应倒戈,只管将仇首诱进城来,来个瓮中捉鳖。”
郭通忧心道:“若城内厮杀,家父在敌营恐有危险,这该如何是好?”
太史慈言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你先放火号稳住贼人,我自会派人去营救令尊。”
郭通千恩万谢拜辞而去,太史慈却斥责道:“你们如何巡城,竟让细作潜入城内?”
太史享便将跟踪之事说了一遍,庆幸道:“辽东局势复杂,防人之心不可无!幸好没有惊动那细作,否则坏了大事。”
太史慈慨然道:“郭通先前与郭昕意见相左,甘做我军内应,如今郭昕有性命之忧,却不肯与贼为伍,足见深明大义。自古忠孝难两全,将来破贼之功,有他一半功劳。”
太史享也对郭通深表同情,言道:“孩儿愿领一军,出城营救郭昕。”
太史慈却道:“城中守军不足,稍有不慎,便可能弄巧成拙。你马上派人出城向夏侯霸报信,叫他兼程赶路,趁夜至襄平,不可叫百济军知道。救人之事,我另有安排。”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