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手工定装弹工艺远不如专业的子弹生产设备,但相较于曾经落后且艰难的复装弹工艺已经好过太多。
见到余华和林婉的身影出现,定装弹车间主任张明小步快跑赶来,立正敬礼:“报告余主任,定装弹车间正在执行两班倒子弹生产任务,当前为白班组生产,应到292人,实到292人,请指示!”
兵工厂采用军管制度,管理层和工人均是现役军人,厂长为最高负责人,下设车间主任和生产小组,车间采取工段和班组管理结构,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
“继续生产,张主任,最近子弹日产量到多少了?”余华举手还礼,询问道。
“目前手工子弹生产线已布置四十一条,昨日7.92毫米子弹产量为9200发,子弹合格率为93.58%,目前正在加紧提升工人技艺,争取三个月内将单条产量提高到260发,子弹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主任张明如数家珍般给出一连串相应数据,汇报当前子弹生产的真实情况。
单条生产线产量和子弹合格率是两个关键系数,两者决定子弹的最终产量数据,每天生产的所有子弹必须经过严格质检,唯有质量可靠的合格品才能运出车间,交付部队。
当然,这些‘废品’子弹并非就此报废,它们会通过太行实业公司的渠道流通到外界军火市场,换取极为丰厚的利润。
“不错,产量和质量两手抓,这样前线部队用起来才放心。”余华点了点头,对于张明给出的数据非常满意,93.58%子弹合格率,已经超越当初制定的目标。
千万别小看93.58%这个数据,虽然远远比不上后世99.99%的子弹合格率,但放到现在,这已经是天板级别,放眼全世界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地区也不超过十个。
能造子弹,合格率90%以上,就已经跻身二流军工制造业行列。
“报告余主任,我们定装弹车间一直严格按照您制订的生产工艺和质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