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快上半天或者一天;倘若运的是盐,则要多行驶半天的水路,到水东门卸货。那白花花的盐满满当当倒满整个码头,在太阳的映照下,光芒耀眼得让人眼睛都难以睁开。那时,跑一趟船下来,除去打发官府和江上盗匪的花费,都能够净挣五六十个铜板。那时的日子,过得甚是红火。”记得十五年前首次带老婆回村时,苟老板便是如此介绍的,“光绪年间修筑了铁路,船运愈发艰难,爷爷便卖掉船只,带着父亲上岸,在山边安家落户。”
山间小道的尽头,一字排开五间树皮屋用低矮的竹篱笆围成的院墙,屋后是青山石壁。阿哥点燃正屋中间的地火炉,把洋铁圈成的三脚架上,再安上一口铁锅。
“你阿爸去年在山顶不小心摔下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集市上卖柴火了。这半年啊,他的脾气变得愈发糟糕了。”阿奶一边缓缓说着,一边端出来夏天打来的野猪肉。顿时,一股浓烈的米酸味立刻弥漫在周围的空气里,那味道浓郁而独特。
“何香还是吃不惯酸肉?”阿奶关切地问道。
苟老板的老婆闺名叫何香,来自千里之外以工业闻名的龙城郡。年轻那会,来了许久,她都费了好些时日才弄明白爷爷叫阿公,阿妈是奶奶,阿奶则是母亲。
“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叫的,习惯就好。”望着一脸发懵的妻子,当年苟老板也只能这般解释。那时候的何香,眼中满是困惑,对于这些陌生的称谓和习俗,她感到无所适从。而苟老板也只能用这简单的话语,试图让妻子慢慢去适应和接受这全然不同的一切。
“只是这腌肉怎么也不能习惯。”荷香看着矮桌上一大碗酸肉直皱眉头。
“这方圆几百里都是大山,找到吃的不容易,无论在什么季节,不管打到什么猎物只要放在米醋里泡着,好几年也不坏”苟老板的阿奶接着从屋外搬进一口铁锅,铁锅里立刻飘出一股清香,草绳捆紧圆圆鼓鼓的荷叶从锅里捞了出来。
“晓得你不吃酸肉,你阿哥在山里熬了几天才打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