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隐居在深圳?”熊公望摆了摆手,“深圳没有历史包袱,是好事。但历史包袱也是文化积累,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灵魂,没有根。我希望在浮躁的深圳能开辟一处静心修行的地方,让真正有底蕴愿意追求内心平静的一些人,可以有一个休息的地方。如果我想商业化,早在几年前就推广了。”
何潮对此深有体会:“我有一个朋友,他叫武陵春,早年在政府机关工作,后来辞职下海,生意做得很大。但他内心很痛苦,总是觉得空虚,有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无处安放。他每年都要飞北京好几次,去离北京几十公里的廊坊静修。我就问他,同样是一线城市,深圳忙碌而浮躁,北京也是忙碌而繁忙,为什么你不在深圳静修,非要到北京?”
“为什么呢?”周安涌好奇地问,他和武陵春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了。
“因为他觉得在深圳没有可以让他静心的人。”何潮苦笑摇头,“人文环境,人文是关键。有人说,在上海,不管有钱没钱,都穿着很讲究。而在深圳,穿拖鞋和短裤在路边吃肠粉的可能就是亿万富翁。同样,在北京,穿裤衩骑自行车的,可能是退休高官,也可能是亿万富翁。但不同的是,深圳的穿着随意和北京的穿着随意,依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深圳的随意是朴实,而北京的随意,是见过大风大浪阅尽世事之后的淡然。”
“说得好。”熊公望哈哈一笑,“刚富裕起来的人不在意形象,是境界未到。经历过大富大贵之后的不在意形象,是历尽千帆。各位如果需要我的茶壶和茶杯,走时各送你们一套。”
又闲聊了一会儿,熊公望带领众人到了后院。后院有一个窑,窑里正在烧制建盏。熊公望兴致勃勃地向众人介绍建盏史,说到中国有许多宝贵的东西都失传了,如何烧制建盏以及打制匕首,他是专程去了几趟日本才学到了技术。
“原本都是中国的东西,现在却还要从日本学习,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更悲哀的是,许多传承的东西,总会有人想要包装之后商业化。我并不是说商业化不好,但商业化的结果往往导致宝贵的技术再一次失传。”熊公望一脸痛惜,“希望尽我之力,能为传统文化保留一些纯粹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