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度的饥饿下,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黑市就成了大家心知肚明的场所,有的在街头巷尾交易,有的在树下桥头,而火车站旁的银杏巷便是本地人都知道的一处最大的黑市所在。
对于黑市,上面也是严厉打击的,抓住后,便是连钱带物一率罚没,说不定人还得进去关几天,但是上有对政策,下有对策,中国几千年来,从来不会缺少聪明人,你比如说白天谈妥生意,晚上交易物资。
在这严重饥荒的年月,县城里的供应根本就不够,还处处都要票据,即使手里钱,也没粮食给你买,任你钱再多,也没辙。
黑市里的粮票都炒到了二三块钱一斤,大米,白面,鸡蛋也是同样的二三块一斤,就这也是有价无市,这年月能捣腾些粗粮,都是十足的好运气了。
许向华到了银杏巷,没拿出什么扎眼的东西,只往麻袋里装了二十来个红薯和两个大南瓜。
银杏巷里有不少人到处晃悠,分散在各处,小心谨慎的东张西望,谁也不搭理谁,偶尔有那么两三个人接头说了一两句话,掉头就走,巷口还有几个人探头探脑,一看便是望风的角色。
许向华靠着墙边刚站定,便有一个三十来穿着旧的深蓝中山装男子凑了过来,压低声说道:“大兄弟,第一次来银杏巷吧,你这袋子里是吃的吧,不管粗粮,细粮我都要,拿东西,钱,票和你换。”
许向华心说这人口气好大,开口道:“你是?”
男子贼眉鼠眼的瞟了瞟四周,小声道:“大兄弟,我叫马四彪,认识的人都称呼声四哥,是在这银杏巷长大的,常来这的人都知道我。”
许向华心知这是碰上地头蛇了,马四彪,这名字好熟悉。许向华仔细想了想,便知道这人是谁了,前世这货在九十年代,可是县里的名人,第一个盖起小别墅和有私家车的牛人呐。
许向华也压低声道:“我这有两个南瓜和二十来个红薯,你怎么换?”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