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红了脸,米三刀却大大方方地道:“我一个孤鬼儿,独来独往惯了的。贾三爷若要操心,替田友明操心便是。”
贾放“哈哈”一笑:“我才没有心思替你们操心,只不过姻缘天定,没准儿出了这门儿,姻缘就找上门来了呢?”
话音刚落,忽然对面一排女孩子齐齐拦住了三人的去路。
“这是要做什么?”米三刀和田友明都莫名有点儿紧张。贾放却是见过这情形的,当即笑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这些女孩子都是桃源村的土著姑娘,她们和新余村的姑娘最大的区别就是平日里勇于抛头露面,出门的时候会披挂上阵,头上身上戴着那些亮闪闪、沉甸甸的银饰。见到了心仪的男人,她们往往会与对方唱歌对答。
果然,只听其中一个少女朗声唱道:“山歌好比春江水,这边唱来那边回。蜜蜂忘记还窝去,养蜂人你到底寨里来。”
这边是桃源村的“对歌”旧俗。年轻男女,若是相互有了好感,便以唱山歌的形式相互对答。这些山歌多半有套路,比如说初见的时候唱《初见歌》、《试探歌》,如果相互有意,便唱《初恋歌》、《深交歌》,定情了便唱《定情歌》,出嫁的时候新娘要哭嫁,因此还有《哭嫁歌》之类,名目繁多,但都是真情流露、直抒胸臆。年轻的人们靠这些山歌拉近距离、缔结情缘。
但桃源村这里情况比较特殊。
桃源村的土著,人口大约一千余人,只有四个姓,绵延数代之后血统已经非常接近。因此桃源村里的女儿多数嫁到外头,陶村长的孙女便是一个例子。而村里的年轻人娶媳妇儿,近来也多有到外头下聘的趋势。桃源村尽量避免“自产自销”,这可以算是一种防止近亲结婚的“优生”措施。
原本这一带还曾有“歌圩看对”的习俗,即“婚不用媒聘”,“歌唱成婚”,也就是说青年男女在对歌会上相互看对眼了,情投意合,便直接办事,无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对于桃源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