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贾放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却张口闭口“小两口”,这也太……老成了吧!
陶村长斟酌半天也开了口,他是极其赞成废除大额彩礼的,因为这对桃源村的儿郎们娶媳妇有利。
但是他也反对贾放的一项动议:“那您为啥希望小两口成亲之后,搬离自家,还要发给他们宅基地呢?”
时下人们的习俗是:父母在,不分家。如果小两口一结亲就要搬出去,那不就是分家了?
“各位,首先要澄清一点,小两口搬离自家,自建新居,与分家并无关系。他们不会因此从父母那里分得任何财产,只是在外居住。当然了,父母心甘情愿分予家产的除外。”
“有句俗话大家都听过吧,远香近臭。新媳妇娶进门,难免和家里磕磕碰碰的。但如果住得很近,能够互相照应,但又不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牙齿和舌头打架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各位,我都承诺给新人发宅基地了,怎么也没见新人踊跃地去登记成婚,也没见砖瓦厂的老板来感激我,就只见你们这几位坐在这里发愁?”贾放开起了几位村长的玩笑。
他说得很简单,但是以分发宅基地的方式,诱导年轻一代从大宗族、大家庭里搬出来,是他一直在盘算的事,而这次“相亲大会”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则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并不是对乡村中普遍的宗族式管理社会的方式有多憎恶,但他的确认为,社会最高效的运行单元是核心家庭——也就是父母与直系子女居住在一起。
大宗族自然有大宗族的好处,它为其中的小家庭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对幼小子女的照顾和教育,往往都是由大宗族帮助完成的。它也为宗族中的人提供了各种道德约束,有些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些直接约束了人性,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与悲剧。
贾放想要打破由余江移民带来的宗族管理框架,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核心家庭社会组织方式,最终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先组建一批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