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胡言,却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吓他一吓,也差不多够了。
一行人停下来看了一下县城南门的瓮城,接着往里走。
贾放只见城中人口不算多,但是商业相对繁华。正中一条主街上,一排一排地挨着,全是商铺与饭铺,大致猜到县城应当主要是官员、衙役、商人、读书人所居,以耕种为生的百姓大多聚居在城外村落。
武元县的县衙在城正中偏北处,面对一个丁字路口,坐北向南,十分威风。
而武元县给自己安排的“府署”,是一座文庙。文庙的大门共有三间,在武元这样的小地方已经算非常气派了。
一路来时,郑伯宜已经向贾放交代了大致的安排:他建议不要将文庙的匾额拆去,直接改成节度使府署,而是在文庙的匾额之下,另行挂牌,表示这是“节度使指挥所”,这样既不骚扰地方,又能够将贾放与文曲星君这样的人物联系起来。
贾放:明白了,这个时空的人也已经熟练使用“心理暗示”这一手法。
一行人入得文庙,便见到文庙里面已经大致改成了府署的形制。文曲星君的泥塑和孔子像被挪到了最后一进的最北端,意为“孔圣坐镇”。前头两进之中,第一进为办理日常公务的地方,第二进则为休息和歇宿的区域。
房子在郑伯宜的主持之下,前前后后都收拾过,第二进居住区的墙壁都粉了一遍,显得干净敞亮。贾放看了看,觉得很满意:这里除了没有卫生洁具之外,已经基本达到他的居住标准了。
这时天色已晚,袁县令亲自来请,邀请贾放到县城里最大的酒楼去吃席,并且见一见当地的乡绅。
贾放婉拒了,表示他第一天到此,必须赶着将上任以来的公务全都处理完毕。
袁化脸上登时显出恰到好处的钦佩之情,对贾放大唱赞歌,这才带着李师爷和桂书办离开。郑伯宜才得机会,将这一段时间以来,贾放这个“平南节度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