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选择上他并不着急。
紧接着就是与武元县的士绅们见面、饮宴。士绅们听说他一手终结了桃源寨的血疫,南方各州县的百姓都因他一份报告而受益之时,一个个都面露尊敬之色,其中年高德勋者主动上来敬酒——觥筹交错之间,张友士当真飘飘然觉得好生满足。
但谁曾想,席间有人问起张友士的功名,得知他只是个童生之后,力劝他继续科考,说哪怕中个举人,说出去都比现在强。
张友士在好几年前就看透了科考之路,他认为沿着既有的道路一路走上去,一直考出进士,也不过跟现在的县尊老爷一样。
他不想抛费这段人生里最好的时光,他早早想过了,他要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捷径”。
可谁知他已经小有成就,他做出来的《血防报告》得天子亲自批复,得以下发全国各州县,万民因此而受益,不再受血疫之苦,而他眼前的这些人,依旧在苦口婆心的劝他——想办法继续考功名。
张友士当着人的面默默点头应了,对面看他并不那么热心,也就没有强求。
自从第二天开始,张友士便不断被这些富绅们请去家中饮宴,对方招待得相当殷勤,一般是到席面将将散去,才向张友士提出要求:
第一家是想延年益寿;第二家是想给看看小妾为什么长久不孕……最近的一家是讨教房中术的。
张友士:……
说来他真的有点儿怀念在桃源寨的日子——在桃源寨他相当清贫,无名也无钱,平日的吃穿用度只靠潇湘书院发的那一点子教工津贴。
但这拦不住桃源寨的百姓们对他真心景仰,平日里无论在哪里见到,都会停住脚,恭恭敬敬地行个礼,叫一声“张先生”;三村食堂的大姐大娘们,见到他来,总是会把他那三文钱的一份饭自动升级成五文钱的,或者在饭上加一个鸡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