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夏妈一旦意识到自己被姑爷哄了,一路上想尽各种办法要托人给张氏送信。她身上的财物很快都散了出去,那些头发鞋子里藏着的、衣服夹层里缝着的银票,一张张地都送了出去,托人送口信给京里荣国府的国公世子夫人。
她眼看着自己和儿子越走越北,这天气越来越寒冷,她却连个御寒的衣物都买不起了。南边却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待熬到了地头,老夏妈无意中向管她的狱卒抱怨起这事,那狱卒一听便笑问她花了多少。老夏妈便老实回答:三百多两。
狱卒惊了:“三百多两?三百多两你都能在这边买个小院子,上下疏通一下,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了。只要你不离开,没人来管你——三年刑满,你再将院子一卖,手里还能攒下点闲钱。你却全送了给人帮你送信?”
老夏妈实在是没想到这一点,只能硬着头皮说:“我家小姐是我亲自带大的,我就是她半个亲娘……她不会坐看我吃苦。”
“三百两……啧啧,”狱卒感慨与她的出手大方,并不知道她碍于这些银票的面额,没法儿把钱拆开来花。“既有这三百多两花出去,想必这世上总有些忠于人事之人,能替你把信送到的吧?”
事实也确实如此,两个月之后,当老夏妈在瑟瑟寒风之中和其他流刑犯人一道服役的时候,张氏的信真的送到了,上头没有多余的闲话,只有一行字,说是“虽是自己奶的姑娘,哪有亲生的儿子来得亲?”
老夏妈不识字,求了人才晓得自己三百两银竟换来这样一句回话。老夏妈的故事顿时在流刑犯人与狱卒之间传为笑谈,尤其是在狱卒套话,把老夏妈的故事从头至尾都套出来之后。
“天下竟有这样不知羞的人?”人们都这样评价。
*
贾赦却借着贾放接送张友士和助产士的机会,将自己查到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贾放。
原本和老夏妈接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