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荣府都请过一次。因此情分依旧在。
于是,一只一只的小瓷瓶就从晚晴楼里“借”了出去,连带各种用法诀窍,都记在了各府厨子们的心里。
晚晴楼很大方,第一拨都是“借”的,结果自然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在那之后,便有其他酒楼饭铺,暗搓搓地托了关系求上晚晴楼,求购味精。晚晴楼却双手一摊——没有了,连自家的货都没有了。
缺少味精的那几天里,晚晴楼的厨子和别家的一样,使劲儿想法子用火腿、瑶柱之类的材料吊出鲜味加在菜肴里。没有这类材料,又或是下不了这等功夫的店家和人家便只能回归以前的寡淡味道。
整个京城的大厨房都在求:味精,味精……你究竟在哪里啊!
终于,京里的一家杂货铺子声称有货了,五百文一小瓶,瞬间被抢去了不少。但没过多久被人发现货不对板,又都被退了回去。那杂货铺子多年的招牌,顿时被人给骂倒了去。
随即晚晴楼开始给各家“关系户”送消息:到货了,要不要呀?
要!——一时,京里的大小食肆,私家的大厨,全涌去了晚晴楼。
晚晴楼的大师傅却一本正经地在自家店面跟前玩起了“试吃”,师傅一边烹饪,一边加入一点点味精,成品出锅之后便请大伙儿品尝。
除了得意洋洋演示味精的这位大师傅,竟然还另有一个苦逼的“对照组”,另外一位脸罩寒霜的厨娘,正和对面这位烹制一模一样的菜肴,却不幸不允许使用味精。
“对对对,就是这个味儿。多少钱?”
“二百文一瓶。用量不多,十来口人吃饭可以用上一个月……”那大师傅叨叨地将注意事项一口气都说了下去,让人觉得他这些讲解起码就能值上一百文。
许是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