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半个钟头。
\n
一路过去很是热闹,因为满城同外城除了居住的人不同外,其它都大同小异。
\n
沿途有很多内务府的人沿街种植松树,清理门店,看着同后世领导视察搞绿化的差不多。
\n
心中有事的贾六没有心情在街上闲逛,但还是被不远处传来的“咣咣”声吸引住。
\n
是个剃头匠,一手挑着担子,一手拿着好像铜锣的东西在敲。
\n
能进入满城的汉人除了官员,就是得到特许的,比如为太后庆寿的戏班,做法事的僧人、道士什么的。除此之外,就是这剃头匠,不过必须是在顺天府查验过祖上三代,给发“牌照”的才行。
\n
那个剃头匠可能出工到现在没什么生意,瞧见对面有位旗人少爷在盯着他看,忙道:“这位爷,要不要刮个脸掏个耳朵?”
\n
为了生计,现今的剃头匠除了给人剃头刮脸,梳头编辫子外,掏耳朵也做,有些甚至还能帮人松骨。
\n
贾六见这剃头匠没开张,便点头道:“先刮个脸,再掏个耳朵,辫子就不打理了。”
\n
“得嘞!”
\n
有了生意的剃头匠很是高兴的将扁担挑着的竹编圆笼放下,笼子下层有一个炭火盆,上面放着个盛着水的铜制圆钵,用来保证给人剃头刮脸时有热水用。
\n
扁担另一头挑的是一个可以折放的躺椅及工具箱,还有遮阳挡雨的笠。民间常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就来源于此。
\n
此外,那竹笼还插着一根两米多长的长杆,上面系着一捆干毛巾。
\n
一百年前,长杆不是用来系毛巾,而是用来系人头的。
\n
“爷,您躺好!”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