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这个东西,一旦制定错了,后患是无穷的。
\n
如前明朱棣将都城定在北方的元大都,看着是积极进取,所谓天子守国门,实际却是将自身处在高度危险之中,牵一发便动全身,结果就是明朝一直笼罩在北方游牧民族阴影之下,大量资源不断向北方倾斜虚耗。
\n
漕运是明帝国大动脉一说,便足以证明其定都京师的灾难性后果。
\n
放弃安南,放弃郑和远洋成果,放弃在海外有驻军有税收的大小据点,也都是这个定都北方造成的直接后果。
\n
疆防高于海防的另一版本。
\n
一旦明军在北方边境地区战败,就无法抵挡蒙古骑兵直抵北京城下,造成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
\n
着名的土木堡之战直接让明朝由盛转衰。
\n
当年八旗铁骑在太宗皇帝和开国诸王带领下几次轻松入关,不断扫荡削弱明朝的有生力量,迫使崇祯不断从对农民军作战取得优势的战区抽调生力军填塞京畿,也暴露明朝将都城放在京师的弊端。
\n
最终,迎来了甲申国难。
\n
由此可见,国策制定要慎之又慎。
\n
奎尼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六皇帝不要年轻气盛,也不要过于求成,凡事慢慢来嘛。
\n
但显然,老奎对于工业革命的强大威力了解不够。
\n
对此,给予解答的不是贾六本人,而是号称已经能将皇帝日记倒背如流,甚至可以在皇帝病重期间替他代笔续写日记的老阿。
\n
“陛下所言的全面开放其实是全面外扩的意思,共同进步的前提也是我大清先进步!但是我大清毕竟是礼仪之邦,华夏大国,不可以将话说的这么直白,要有儒家的人文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