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维新元年腊月十七,六皇帝冒着严寒在凌厉寒风中抵达松山,并命将松山、杏山作为大军粮草屯积地。
\n
然而这个安排却遭到御营文武的一致反对。
\n
尤以前兵部尚书、现议政院满洲上议员托庸的坚绝反对。
\n
反对理由是松山之地不祥。
\n
胡说什么当年前明督师洪承畴便是在松山为我大清兵剿灭,今皇帝陛下再设松山为统帅部,极有可能重蹈洪承畴的前车之鉴。而且这地方也真的不安全,万一锦州贼军派出小股精兵夜袭此地,很容易让大军陷入混乱。
\n
毕竟打大清入关以后,前明在辽西走廊设置的卫所堡寨均被拆除,导致山海关至锦州无险可依。
\n
就是锦州在顺治年间也被拆除了防御工事,毁坏了城墙,康熙年间才将城墙重建,关外八旗意欲对抗朝廷时派人抢建了锦州不少工事,这才让锦州再次成为关外一大重镇。
\n
据关外流民、细作情报显示,锦州守将是满洲正黄旗出身的安德满福,有八旗兵7000余,另有包衣奴仆及蒙兵三四千。
\n
安德满福麾下的八旗兵多是骑兵,真若探明御营所在以骑兵奔袭,必酿大患。
\n
因此,托庸的反对是站得住脚的。
\n
哪怕朝廷此次东征占据兵力优势,也必须小心谨慎。
\n
若是打仗单是人多一方就赢,那千百年下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经典战例,出那么多名将了。
\n
一旦锦州之战朝廷战败,后果真就不敢想象了。
\n
莫说关外八旗从此坚定对抗朝廷之心,关内各省恐怕也要蜂拥而起,处处狼烟,再现那前明崇祯朝时的亡国景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