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渝在后面跟刘校长请教怎么帮菡菡补文化课,菡菡在前面绘声绘色地说道:“然而,长江河口宽90公里,夏天有台风,冬天有寒潮,治理谈何容易?为了解决拦门沙的问题,交通部从荷兰和美国请来世界权威专家,外国专家考察之后得出一个结论,说长江口不能治理!”
“那怎么办?”一个小朋友急切地问。
“外国专家说不行,我们只能靠自己!”
菡菡看着展板,眉飞色舞地说:“1992年,‘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演变规律与整治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在交通部的领导下,长江口航道局的前身——长江口航道建设有限公司,联合国内众多科研、设计、施工单位,开始向长江口‘进军’。
1997年1月,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座谈会上,时任国家总理明确了‘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分期见效、先期治理至8.5米’的指导思想。一年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拉开建设帷幕。
但要在地基松软的海床上,建起一百多公里的稳固堤坝不是一件容易事。最大的难题是,怎么把软体排铺设到海床上?建设者们创造性地使用土工布做成布袋,再把泥沙装入布袋里沉入江底,形成软体排,相当于在河底铺上一层‘沙被’。
2000年3月,一期工程提前9个月竣工,共建成总长近75公里的堤坝、10座丁坝,疏浚了近52公里的航道,那层‘沙被’将长江口航道的水深由7米增加到8.5米,改变了万吨级船舶需要候潮进港和2.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要减载候潮才能通过的历史,通航能力提升了4倍,上海港吞吐能力和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排名迅速前移。
然而,施工单位刚庆祝完,交通部刚宣布通航,连续5个台风汹涌而来。仅仅半年,刚建设好的航道又被泥沙淤积了,水深又从8.5米下降到7.3米,在航道里淤积的泥沙能填满6个西湖,几十亿就这么打了水漂,工程师们都哭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