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蹙了下眉,还是如实回答了:
“父皇排行第四,当年并不是太子……但当年的太子于宫中谋逆,朕的皇叔尽死于宫变,父皇才顺应天命登基。”
“父皇在位二十一年,期间轻徭役、薄赋税,将科举的文试武试分开,开了平民子弟也能科举的先河。与北境的匈奴打了三次大仗,后签订互通商路的和约,收复了北境丢失的六个小城。”
闻端慢慢点了点头,又问了谢桐另一个问题:“圣上觉得,先帝可是位明君?”
“……”谢桐说:“朕不能妄论父皇的功过,交由史书与后人评说就是。”
闻端:“看来,圣上是觉得,先帝算不上一代明君。”
谢桐抿唇,不说话。
“先帝于宫变中夺得皇位,登基时不过三十有二,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在位数年,也有不少功绩,但直至圣上你即位,大殷依旧天灾人祸不断,各地小股流亡势力作乱,匈奴年年违背和约骚扰我境平民。”
“暂且不论民间百姓如何看待,就连圣上你,都无法确定地说出,先帝是明君这个定论。”
闻端在塔内徐徐踱步,平淡道:“而圣上即位前,臣已经为你扫清了所有阻碍,只等你弱冠之年就可继承大统。”
“先帝历经万难,最后依旧耽于美色,将朝廷治理得一团乌烟瘴气。”
闻端停在谢桐面前,目光对视间,他问:
“那圣上又是如何觉得,自己这样从小就未得到正统皇储培养,依附着一个权臣顺风顺水得到皇位,不过二十岁就登基的年轻帝王,是可以将大殷治理好,成为青史留名的明君的呢?”
谢桐沉默了一刹那,很快又抬起眼:“朕不会是先皇那样的人。”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