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忠君和爱国在大明其实是一体的,而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反而不是那么的清楚……国与君,怎么分开,很多人也不明白。
在这个时刻,张守仁迈出了自己最要紧的一步,在场的人,对此也唯有支持而已!
“孙良栋这厮也聪明了。”张守仁微笑道:“河南事出,他已经写信来,说是皇帝派钦差来宣调我们,万不可出兵。”
“张世福也有信来,也是和孙良栋一样的意见。”
“曲瑞也是如此。”
张守仁看向众人,笑道:“无论何事,只要我浮山上下同心,那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
……
天色刚黑时,济南城成了一座到处闪亮着光彩的华灯之城。现在的济南,市政建设到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城门处和几条主干道全部有了高挑入云的煤油灯,灯罩是透明的玻璃所制成,灯芯和油都经过改良和特制,所以灯光特别的明亮。
在东牌楼附近,这种高大的,一根灯柱上有五六个玻璃灯柱每隔五六十步就是一座,整个三里多长的长街上,到处都是明亮的灯光,从府前街到这里,三条主要的干道和五六条支道上都是被照映的十分明亮……济南城有十几个坊,每个坊的坊门处也是有高大的明亮入云的灯火,每日都是将半个城市照的通明雪亮。
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喜欢读书的士子拿着书本,凑在灯火下头读书。
不过这样的情形没有维持太久的时间,城中按距离修了几个读书馆,也是用的这种玻璃灯,每个馆都是可容纳数百人一起读书,这个善政,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儒学,书馆中儒家的经义恰恰是翻动最少的……除了那些还对应试中举有兴趣的书呆子,在这里翻动最多的就是浮山商务印书馆所出的唐人的志怪和宋明的话本小说。
都是用雕版精心印了,很多口口相传的评书也是印的十分精致,不少读书人看了之后,委实感觉怪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