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土地有一部份还是盐碱地,浮山千户所下的各百户都不掂记这种贫瘠的土地,后来浮山营开始发力,将作处在这里跑马圈地,当时一共才不到二百的匠人,每天用手工钻铳管,后来开始学习铸炮,当时根本谈不上炮架身管平滑的技术,也谈不上望山和标尺,只是老林按着在辽东学铸炮的记忆,和一群辽民匠人慢慢摸索出来。
头一批铸的是铜炮,而且全部是小口径,做工十分的粗糙和原始,成功只是能发炮而已。
后来张守仁实力渐渐上来,给予的支持也越来越大,将作处火器局下火铳和火炮的发展,从崇祯十二年过后,开始井喷式的爆发起来。
而火炮的发展,特别是红夷炮的发展还是十三年后,张守仁决意将小口径炮与炮营分开,小口径只做步兵支援和车营构筑防线时使用,真正在战场上克刻致胜形成火力压制,还是得靠这些红夷大炮。
“二百四十多了……”
张家玉的眼已经数花了,张煌言也比他强不到哪里,阎应元紧握双拳,虎目圆睁,不敢相信眼前的事情,而刘子政已经陷入一种拔不出来的惶惑情绪之中……
一个军镇,随随便便就是二百多辆炮车拉着二百多门火炮,还不是小炮,最小的也是重七百斤的六磅炮,这样的事,叫刘子政如何能够接受并深信不疑?
眼前的这些火炮,九边军镇全部加起来也是比不上了……
更何况张守仁还有水师和海防炮台,加起来怕也有千门以上的火炮,虽然那种火炮不需搬动,工艺要简单的多,但毕竟也是要太多的生铁才能铸成。
一门炮,最少也得二百银子,这么多火炮,就是得一座银山才买的下来了。
但给刘子政一行人的震撼,才是刚刚开始。
“三百以上了!”
超过二百以后,很多人就放弃了细数每一门炮的打算,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