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用处了。
思前想后,杨嗣昌自知无路可走,在命令人上疏朝廷言明战败前后结过后,一根绳索,结束了自己性命,他已经病了很久,吊死之后,其子与万元吉皆报称病故,与前奏一起,飞章驰入,上疏给皇帝。
到此时,这一场大战以明廷惨败为告终。
崇祯十四年,终于成为大明历史的一个拐点,在北方,锦州之战损失了几乎全部的精锐边军,到明亡国时,只有三万多关宁兵尚在,已经救不得崇祯的性命。
在内陆,只有在崇祯十七年时,余勇尚在的孙传庭勉强凑起几万秦军,一战尽墨,再无翻盘的机会。
战报的消息传向京师,传向九边,传向山东,传向南京,传向大江南北。
知闻者,无不愕然心惊!
可以说,崇祯早年,失去节制武将的能力,这上头有财政的原因,调度的原因,崇祯本人丧失威信和法度的原因,到崇祯十四年后,皇帝连文官也渐渐差使不动了。
到十五六年时,崇祯任命总督巡抚,竟有文官推辞不赴任的。这样的事,在崇祯十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帝王威严,不容轻触,但崇祯统治十几年之后,威信尊严已经荡然无存……战事是打一场输一场,财政是完全的胡来,施政手法就是胡作非为,在东虏几次入关,几次加饷,摊派失败,内斗不止的种种不利局面下,崇祯十四年两次大战失败后,所有人都已经明白,大明亡国不仅是时间问题,而是时间很快的问题了!
……
“杨嗣昌误朕,该死,真正该死!这样的王八蛋,就该拿取全家,尽数都杀了……混蛋,朕好恨,好恨!”
乾清宫中,虽然生着地龙,也关着殿阁的门,不过在场的众多太监,宫人,都是感觉到彻骨的寒冷。
皇帝有过几次大的情感冲击,比如凤阳祖陵被焚时,还有就是年初福王被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