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张守仁的人望,在崇祯十五年开始之后,已经再攀新高,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比朝廷的官爵要叫人更加高兴的多。
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大明那边是日暮途穷,日薄西山?这一年来,投效山东镇的文人名士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人过来,甚至,北方军镇中的大同镇,榆林镇,还有山西镇,都有将领派人过来联络感情,这其中的意思,简直是太明显了。
明朝已经尽失人心了,连武将集团也是在谋求后路。
这可不是普通的武将集团,是如榆林尤家那样的与大明国运同休,世镇地方二百年的军将世家,连他们都起了异心,对大明的忠诚不是那么足金足赤,那些普通的军镇将领,还有那些没有根骨的文人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人心就是在这样不经意中就起了变化,在原本的历史天空下,李自成取得了朱仙镇战役的胜利,打跨了保定军和湖广军,但开封没有顺利拿下,影响了他在中原的布局,后来茫然之下,南下湖广,打下襄阳和武昌四府,设官置守,算是真正有了一片基业,但在打跨孙传庭的秦军之后,李自成没有顺势再经略中原,或是沿江而下,去争夺南京,反而一路打回关中去了。
这样的做法,说明此人就是毫无战略眼光,当时的关中已经不是秦汉时期的关中了,残破不堪,水利破败,连年灾荒,这样的地方,哪里能够做王业之基?
以张守仁看来,就算李自成现在守住开封,但仍然不象是个能经略基业的模样,李自成在崇祯十四年时尽得河南人心,后来败退,河南和山西等地的百姓和士绅没有人支持他了,仍然视他为流贼,主要就是他在经营地方上太失败了。
光能打仗是没有用的,会经营地方,叫人看到过太平日子的希望,这一点,比打几场胜仗要困难的多,可惜的是,李自成从始至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明末,真是一个缺乏英豪的时代,在张守仁看来,唯一可称道的反而是西营的残余,他们流窜到云贵,真正做了一些经略地方的事,云贵由是成为大西军的牢固基业,李定国在南明末年的辉煌,屡次击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