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以后,满汉蒙回藏,不管在旗不在旗,都是真正的一家人了吗?多少阶级矛盾多少内部争斗,都没有这个“旗籍”于无形中给他们的伤害大。
他们或者会苟且偷安,他们或者懦弱不争,对官员们的行为各种忍让忍到忍无可忍……但他们有基本的爱国心,他们有基本的自尊心,他们,在认识一个个字儿,会写自己名字的同时,也在觉醒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也是华夏人的灵魂之一,这也是华夏文化的精髓之一。
保康因此感慨颇深,笑容灿烂。
保康笑得满脸骄傲且自豪:“不管有多少‘恨其不争’,可每次看着老百姓自发地爆发出来的浓烈情感,都是那么的感动。”
“他们很好。他们可以为了安稳忍让,也可以为了生存拼杀,大清国的父老乡亲们啊,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情怀激荡之下,保康对这片土地的未来,升起强烈的信心——这么可爱的父老乡亲,必然有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也让他对下面的裁官行动,有了莫大的动力。
康熙四十六年的春节过去,康熙四十七年来临,保康信心满满地做好准备应对各方阻力,裁掉各个衙门里的各种剩余人员。
保康就直接说:“吏部、户部、兵部……自古以来的官僚系统,君王不入民间却日益集权——前朝官员,一开始面对大规模民变,那就是大大方方的无动于衷和瞒报消息。等到后来越闹越大,正好互相推诿责任。”
“可是官僚主义就和人性一样,无从避免。大清国,不管未来如何,完善的社会监督与完备的法制监督,可以将其遏制在一个差强人意的水准线上,这是一场长长久久的博弈。”
“优化选拔官员的机制,改善官场风气,让更适合的人担任合适的职位;强化监督系统,逼迫官员们不大敢知法犯法……这都是好方法,可是特权和利益的诱惑太大。”
“主政者不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