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已接近成熟,甚至范晋川都以为凤笙苦心经营此事,是为了逼建平帝对两淮盐道动刀,殊不知并不仅是如此。
她布下这步棋,其实是针对淮北。
淮北淤地甚多,此地虽多水患,但因地势关系,和淮南的水患却完全不同。淮北水患起因为水潮,而淮南却是风潮,所以水潮多的淮北,反而更适合晒盐法。
凤笙会知道这些全仰仗那位在大雨之中,骂着上天不仁,贪官污吏横行的老农。
老农其实并不只是老农,他原本为当地一河道官员,走遍淮南淮北,就想治理掉这祸害两岸百姓多年的水患。可惜想法不苟于世,受人排挤甚至贬斥,最后成了一名靠种田为生的老农。
殊不知普通的老农也说不出那番话,更不会有那么大的胆子。
凤笙会萌生晒盐法,多是因为他。
如今拿淮北当试验地,若是此法可成,则淮北之局可破,淮北之局能破,则改革两淮盐道就有了契机,所以凤笙此行,是担负了大任务。
第53章
晒盐需要摊池,
铺设摊池需要人工。
不同于泰州,
海州因为盐务萧条,地方官反倒比盐官势大。而灶户凄苦,
身负盐课又背田税,
又无私盐补贴,
致使灶户经常发生逃亡事件,或者将田投献大户,自身沦为佃户。
邹运判不忍苛责百姓,却又对这种状态无可奈何,
只要每年够完成纲盐的任务量,
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久而久之,
盐场中也就剩了些老弱妇孺。
也就是说,
海州分司根本没办法给凤笙助力,
她不光要出人出力,
还得出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