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人疯狂,也因此滋生了很多走私海商。
当然,普通的商人肯定不敢走私,还是通过市舶司门下,却对市舶司官员加以收买,大家心知肚明,彼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许多海商都靠着与夷人做生意发了财。
可这财也不是那么好发的,尤其是那种手中本钱不多的小商人,他们很多都要亲自出海,去往他地购来大梁没有的物品,通过倒卖获利。而海上气候变幻无常,又有海盗出没,一不小心就会丢了命,也因此很多人称这种出海是做搏命的买卖。
当年陈浩便去做了这生意,半年后从海上回来,人被瘦得脱了形,却带回了一袋子红宝石。就靠着这袋红宝石,陈浩发了人生第一笔财。
等手中有了周转的银钱,陈浩更不会放过这门生意,就这么把大梁的丝绸瓷器运出去,再从其他国家运回宝石香料等物,陈浩也算赚得钵满盆满。这小子人胆大,也是个有成算的,就这么一来二去,在苏杭一带也算闯下了一点名头。
至此,他才能堂堂正正踏入黄家大门,将黄莹儿娶回家。
至于九姨娘昨日说的那句话,就跟陈浩做的这生意有关,陈浩也是与丈母娘顺口说了一句,提及吕宋多产稻,当地百姓饮食习惯和大梁别无不同,这次凤笙让黄家帮忙筹粮,却束手无策,才会想起此事。
听完九姨娘的话,凤笙陷入沉思。
她自是清楚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无缘无故九姨娘怎么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尤其海上的事本就说不准,以前的一句闲话,就能让九姨娘不顾身份当着凤笙的面提及,背后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知晓事情没那么容易瞒住,九姨娘想了想,道出实情。
其实事情很简单,陈浩的生意碰到了难处,所谓民不与官斗,这海上的生意本就无常,不管是经过市舶司还是走私,都必须与官打交道。而暴利自然少不了竞争对手,以前小打小闹也就罢,如今陈浩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自然碍了人眼。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