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了别家田产的。
看似不过一例,可大周有多大,各府州县又有多少秀才举人进士官员,这些都是在挖朝廷的墙角,填补自己的荷包。
当然,也有陈浩所说的原因,这倒是凤笙曾经想过,却没放在心上的事情。
但还有一点,曾经她和魏王聊起过,却是千头万绪冗杂太多,再加上魏王为了自保,一直避嫌不入朝,这件事自然无处着手。
那就是朝廷征缴赋税的方式——折色。
所谓折色,就是折收本色。
用通俗点来说,就是种田的原本该缴米粮为税,却折合成银两或其他物品。但多数还是折成银两,只有当地有特产,例如某地多丝绸,方改为丝绸作为赋税。
这样的情形看似方便了赋税的缴纳,及运输过程的便宜,却滋生了折色火耗、淋尖踢斛等弊政。
这些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成行,就好比这折色里的火耗,恰恰是许多底层官员用来补贴自己的手段。而这些底层官员为了跑官升迁,又把这些银子送给了更高一级的官员。
也就是俗称的冰炭孝敬。
哪怕是魏王,已经够低调了,下面也没少有人逢夏冬之际,送上冰炭孝敬。
当然你也可以不收,可已成朝中惯例,你想用人,用人难道不需要安人心?
也因此朝廷上下对火耗之事,小至一方县令,大到三省六部的堂官,都是充聋作哑,佯装无知。
因为动了这个,就是动了他们的荷包。
也因此不是没人在朝堂上提及过此事,却是宛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看似这些不过是弊政,可恰恰就如同陈浩之前所说,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