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句,看见跪着的人仍旧迷惑的神情,他就没有再说下去的意思了。这一句解释已经是难得的耐心,听不听得懂是她的造化。
\n
周行训直接赶人:“你回去吧。皇后的事,不用你来操心。”
\n
他会让他们都闭上嘴的!
\n
想要走,却再一次被拦。
\n
周行训的脸色已经有点冷下去了,他并不是一个有耐性的人,这几天的心情也不好,接二连三的打断很容易让他生出不快。
\n
不过这次跪于前的却并非女官,而是先前那个被推过来的孩子。
\n
童声清脆,却也条理清晰:“父皇容禀。百善孝为先,父母之恩,谓之大也。娘亲生我乃是生恩,母后照拂关切,四时之衣、晨暮之膳时时问候,此乃养恩。生养之恩,皆谓母也。如今母亲受人中伤,为儿者却无动于衷,实乃人子之大不孝。”
\n
“此事乃儿自请之,恳请父皇应允。”他俯身叩首,“此乃一时权宜之计,待到他日,母后有亲子傍身,儿自会请离长乐宫,尽孝于娘亲膝前。”
\n
这实在不像是一个六岁的孩子能说出来的,周行训第一反应是去看姜婍,却看见了一副震惊错愕的神情。
\n
周行训眯了眯眼,终于正眼看向了这个孩子。
\n
并不是温和爱护的眼神,而是更近于一种评估打量。
\n
他其实并不会去看太小的孩子,即便是皇子。
\n
对小孩子没有耐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很可能活不了。
\n
他的父亲有四子二女,活到成年的唯有他和长姐二人,后者在他记事前已经远嫁,后来病逝于异乡,他登基后追封了这位并不熟悉的姐姐为长公主。至于其余的孩子,都是幼夭,连族谱都未入,更谈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