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苏杭和苏锦衣送来海河上学想得通,但是像小明镜这样的,不应该去双语实验学校吗?”
“这有啥,说明我们学校在富豪圈里也比贵族学校有竞争优势了——前段时间那个,3年6班的董轻鸿同学,不是从实验学校转过来的吗?”
“是因为距离太远了吗?毕竟实验学校在北边的城郊,离这里有五十公里的路程。”
老师们都在猜,海河双语实验学校这个名字听着平凡,但里面大有文章,本身走的就是精英教育模式,里面养着的老师比学生还多,除了统考统学的普通文化课老师,每个同学还匹配有一个生活助理,两个专业课导师,这些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天赋倾向给孩子做精准教育,除了才艺类,里面也有走数学、物理化学、语种学这些学究型小孩,请的老师基本都是圈内叫得上名号的,和大拿私收真传弟子也没什么分别了。
海河双语学校总的只有三百人,老师占了两百,学生不足一百,从四岁到18岁高考,几乎可以做到一对一定向培养,虽然富豪圈子里事情多,但这百年来海河双语学校确实出了不少人才。
这样的贵族学校其他孩子想去去不成,但苏家不一样,把苏明镜小朋友送来这里——上一年级,真是让人费解。
而且就算要送来,只要跟学校说清楚孩子的情况,根本不需要捐那两栋实验楼,这样优质的生源,他们欢迎还来不及,怎么可能会挡在门外。
一整个事件就很迷,迷惑。
不管怎么说,天赋这东西就像是老天爷赐给的礼物,难得,所以不能浪费了,站在这里的二十几个老师工作就是教书育人,看着这样一个优质苗子,是真的着急了。
周爱党给小朋友做了智商测试,测试完倒是稍稍放心了些,六岁140,聪明归聪明,但还没有到逆天的程度,只不过以小孩现在丰富广袤的学识储备来说,肯定是有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给她训练过.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