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氏却很坚定,反驳说:“从未有之并非不能有之。古时未有文字,若非仓颉造之,诸君何以通文墨?古亦未有百家,若非先贤著书立说,诸君何以明至理?古亦未有人君,尧舜禹始之,若诸君言未有便不可为,又置我赵今上于何地?”
接连三问,问得教谕训导等哑口无言后,杨氏又道:“且当朝律例未禁女子读书,我儿聪慧更甚男儿,为何入不得县学?”
岐山这一任的县学教谕姓姜,年纪不大
,刚过而立,听闻此言便道:“哦?更甚男儿?夫人所言可有凭证?”
杨氏便从怀中拿出宁和所作文章数卷,共十来篇收录成册,一同呈上。
教谕颇有些稀奇地展开,入目先赞了句好字。
杨氏说:“我儿自幼习字,三岁能书。如今年方十岁,已有几分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