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她随即开口劝道:“能够和陛下共同出游,臣妾自是万分高兴。只不过,这种举措偶一为之即可,平时但凡祭祀或者出访民间这等要事,
还是应当由禹哥儿这个当长子的陪同。
”
唐琛略一颔首后,
语气平缓地说:“朕明白的。”
不论前朝抑或后宫,至今皆未有奏请他尽早册立太子的言论出现。可众人却早已心照不宣地,将皇长子唐景禹当作将来的储君来侍奉。
饶是唐琛自身,也对长子寄予极高的厚望。
唐景禹非但资质出众,
也肯下苦功学习,
几乎可谓是天运之人。但偏偏,他处理起政务来总是差点儿方法,
导致唐琛迟迟无法松下紧绷的心弦。
禹哥儿是他们俩共同孕育的孩子,蒋琬琰从未想过要将教养的重责,全部推给唐琛独自承担,因此才有今日这一出的进言。
“臣妾以为景禹这孩子,性情上略有些沉闷。若是继续把他关在这四方宫墙内,恐怕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有所不利。”
她语气稍顿,继而接续说道:“陛下可曾听闻,今年在科举考试里高中探花的裴氏,正是出自京郊一处,名为翠亨村的农家子弟。这裴氏平日里除却读书上学,还得抽空帮着家里种田,学习环境全然比不上那些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可他反而蒙得陛下青眼厚待,这是为何?”
早在开头,唐琛便对蒋琬琰后续欲说的话语有了七、八分猜测。可他依旧饶有兴致地支着下巴,等她娓娓道来。
“因为裴氏原是身处在社会底层的庶民,他笔下的文章能够真正的苦民所苦,而非无病**。所以,臣妾以为应当适时增加禹哥儿的历练,拓展他的眼界。
”
末了,蒋琬琰复又似小女儿着撒娇地攀上唐琛的宽肩,道:“臣妾只会出一张嘴,剩下的还得劳烦陛下慢慢摸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