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就是培养人才吗?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不管内心如何不愿意承认,都必须承认,人是分阶级的,教育也是,医疗资源也是,交通资源还是,方方面面都是……想要过得好,唯一的路子就是不断破局。
就拿临海市而言,年轻人可以选择在乡下日复一日的种地,轻轻松松过日子,也可以选择去努力靠近工人预备班上学,考进工厂做一个工人,然后进一步在临海市内买政府建设的安居房。
前者很舒服,后者很辛苦。
可到了比拼医疗资源的时候,同样是家人生了急症,从乡下送到临海市中心医院需要多久?从市区政府建设的安居房送到临海市中心医院又需要多久?是几分钟与几个小时的区别,是生与死的距离。
叶知秋知道,‘工农兵大学’这个‘教育乌托邦’的理念很理想,但执行到最后,会变成推荐制,好一点的情况是——某某某种地努力,被评为种地标兵,特推荐入工农兵大学学习,坏一点的情况是——某某某家中有人,特开后门,请允许进入工农兵大学学习。
如果是应试教育,受教育资源较差的人尚有一搏之力,可如果‘工农兵大学’完全沦为了推荐制,那受教育资源较差的人将永远被关上向上跃迁的门。
应试教育事实上仍然是最为公平的一种模式。由于推荐制的存在,走后门的现象越发严重。
教育必须得踏踏实实的搞,让一些水平可能都不如初中毕业生的人来念大学,能念懂吗?培养出那些目不识丁的大学生,不怕滑天下之大稽,成为教育界的笑柄吗?
-------------------------------------
关于叶知秋在教育方面的‘洁癖’,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当初临海市还是临海县的时候,叶知秋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