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表格里标记的几个账户名眼熟,再听到玉光年提起去年,林南州也忽然反应过来。
\n
自从零几年后,制毒贩毒的暗网在缅甸越织越大,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不仅让东南亚沦为各国各界的笑点与谈资,更深深祸害着每一个子民。国家叁令五申要铲除毒枭,当时众多部门的警员都被强塞进了缉毒队——哪怕是文员。
\n
再过两年大部分的制毒小厂都被吞并,重构后这个犯罪组织有了更系统的运作机制,甚至有了分布在缅甸境内各处的毒品种植场和加工厂,有了定向的运输路线和固定买家。
\n
这个组织没有名字,就像是空气里的病毒,无论白天黑夜都不着痕迹,可只要一有人提起它,都会倒吸一口冷气。
\n
缅甸政府不是没有管治过,他们从钦邦、克伦邦和仰光都调动了大批的军事力量和警员,最后死伤惨重,收获颇少,能抓到的人只是几个底层打杂的,跟踪发现的制毒厂,也仅是他们的冰山一角。
\n
当时参与过这起案件的单位,都一致给这个组织冠名——“蛇牙”。
\n
嚣张的毒贩们早已通过不同口岸做起了更大的生意,甚至越过了云南边境。
\n
于是克钦邦和掸邦只好紧急寻求中国政府的援助,加派了一批刑警和缉毒警到边境支援。
\n
玉光年就是其中一个。
\n
之后几年里蛇牙的行踪更是隐秘,已经很难再追查,事情到了前两年才突然有转折。
\n
一个老刑警的儿子吸毒败光了家里的所有的积蓄,死前透露出了在掸邦境内最大的毒枭窝点——北掸邦的莱卡县。
\n
掸邦各分区的军警政府紧急召开会议,连夜商议,最终决定派几名警察卧底。
\n
一切进行得很顺利,特别顺利。
\n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