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在的位置,是川市一号地下避难所的施工现场。”
“就在刚才,林云同志发表了振奋人心的讲话。”
“现在,很多人一定非常好奇,我们未来的‘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就请跟随我的镜头,来看一看我们已经修建完成的样板间。”
镜头随着记者,穿过一条还在铺设线路的金属通道,来到一扇厚重的合金门前。
“滴——身份认证通过。”
门无声地滑开,露出了里面的景象。
房间不大,大约十五平方米左右,显得有些紧凑。
里面是两张上下铺的合金床,可以容纳四个人居住。
墙角有一张可折叠的桌子和四把椅子。
墙壁上内嵌着储物柜、一个小型的新风系统出风口和一块显示着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的电子屏。
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我们标准的四人避难间。”
记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
“为了最大限度地容纳更多同胞,我们的居住空间经过了极限的压缩设计。”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里的恒温系统、供氧系统、照明系统,都采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