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号很醒目,魏老师上课时,让玉军把他的这篇作文在课堂上读了一篇,并进行了点评。
这是魏老师第一次在课堂上推崇一个学生的作文,而且还写了一封推荐信,将玉军的这篇文章投到上海一家报社。
大约一周后,玉军收到报社的回信——
陈先生:
您好!
您给本社的来稿收悉,鉴于本报不久前刚发表了类似的文章,所以没能采用,请谅解!
欢迎您多给本社来稿。
XXX编辑部
1973年12月10日
玉军把来信给魏老师看后,老师告诉他:“没关系,好好写,将来会用得上!”
几天后,魏老师给玉军拿来一张前不久他投稿的那家报纸,上面有一篇文章和他投的稿子内容基本上一致。
玉军感到奇怪:“不是说,刚发表了类似的文章,怎么又发表了?”
魏老师跟他说:“你不懂,人情薄如纸,过去我们之间曾有过很多合作,但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
玉军不明白魏老师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只是他发自内心的一种感慨。如果是以前,有他的推荐信,相信这篇文章肯定会被采用的,可如今,这文章竟变成另一个作者发表了。
玉军作为一个学生,没把这事放在心里,可魏老师的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人一倒霉,往日的故友,就会纷纷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