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读书识字后,心思便会增多,而心思一多,便不好再约束,反倒会影响治理的稳定。
而且,秦人都读书识字,必不会再甘心于耕种、做工,都会想去做官,而官位又只有那么一些,这要让谁当,谁不当?
孔雀国正使回道:“我也曾如此问过秦人的学者。但秦人学者于我说,读书识字后能更明白世间之理,从而让国家更为强盛。且读书识字也并非一定要为官,只是让他们更能知理明事。哪怕是再回去耕种做工,也能比以前更好。”
“诸位可试想一二,秦国连耕种的农人、做工的工匠都读过书识过字,那将是怎样一幅景象?”
诸位王公顺着孔雀国正使的话一想,不禁由心底生出一股寒意,光想想都感到可怕:秦国举目望去皆是读书识字者,不管是农人,还是工匠,而他们孔雀国却遍地都是不识字的人,直观便能感受出两国存在的巨大差距。
“且都读过书识过字后,自然是择其中更优者为官,有利于选拔出更优秀的贤才为国所用。秦国很多的官吏都是选拔而出,秦人专为贤才设置了考核,只要能通过考核,便能被选拔为官。”
孔雀国正使说的是咸阳大考,但他显然没将咸阳大考存在的目的、原因及作用搞明白。
“秦人想让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读书识字者越多,其国内涌现出的贤才也就越多,而这些贤才又会被秦人通过考核选拔而出,再进一步去推动秦国变得强盛。”
细细一想,这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循环:秦国想方设法让秦人能读书识字,然后通过考核从增多的读书识字者中选拔贤才,选拔出的贤才成为官吏,又进一步使秦国变强,秦国变强后,又会继续加大力气让更多的秦人读书识字……
如此往复下去,秦国最终会变成何等强盛?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