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左庄头就猜到是这两种,好心提醒:“别种了,瞎耽误功夫,产量不高,还难吃。”
\n
姜舒月:那是你们的品种不行。
\n
未经培育的玉米,长成之后只有她现在的手掌大小,颗粒也并不饱满,费劲儿磨成渣没有香味不说,还扎嘴。
\n
红薯也是一样。
\n
且不论品种,光栽苗就有“头朝南结一篮,头朝北结一堆”的说法。
\n
育苗方法是否正确,能否因地制宜地移栽,如何追肥,如何翻秧,都对红薯的产量、品相和口感有很大影响。
\n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为枳。玉米和红薯初到中国,也曾水土不服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乾隆朝才得到广泛种植。
\n
不是没有种子,而是种子未经培育,或者单纯就是种植方法不对,导致产量低,口感差,没人愿意种。
\n
就像左庄头说的,瞎耽误功夫。
\n
在小冰河时期温度低气候多变的情况下,没有现代的化肥和各种药剂,能否仅靠培育过的种子,种出产量高口感好的粮食,姜舒月没试过,也不敢打包票就一定能行。
\n
“我手里的种子好,应该强些。”姜舒月言尽于此。
\n
乌拉那拉家到底是上三旗的贵族,还是贵族中比较有实力的,姑娘回家要过田庄,再要些好种子,应该不是难事。
\n
不过玉米和红薯他不是没种过,种子也都出自乌拉那拉家,听说也是最上乘的良种,结果……不提也罢。
\n
那一年的租子都差点没交上。
\n
左庄头现在听见玉米和红薯就头疼。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