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生死营救,彰显了抗日志士们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信念。然而,日军的扫荡仍在继续,皖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程明远和他的战友们又将如何应对日军后续的疯狂进攻?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在无数英勇之士的守护下,又将如何在血与火中迎来希望的曙光?一切都在残酷的战争迷雾中,等待着他们去奋力书写新的篇章。
1943
年,对于皖中巢湖地区的抗日力量而言,注定是充满磨难与考验的一年。日军不甘心第一次扫荡的失败,于同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6
日,再次调集
2000
余兵力,并驱使伪军配合,气势汹汹地对巢无中心区发动第二次扫荡。
日军此次行动来势汹汹,先后出动数百人武装,如饿狼般分别进犯无为县东西王家和散兵高林桥等地。程明远及巢湖支队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散兵至高林桥一带不断设伏,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每一次伏击,都是对日军的沉重打击,同时也为七师师部的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最佳时间。
然而,日军并未就此罢手。到了
1943
年
7
月,处境日趋困难的日军,在重点扫荡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被粉碎后,又施展了更为阴险的“以华制华”伎俩。在巢湖地区,日军有计划地撤走主力,却将七师巢湖支队暴露在桂系军队的威胁之下。很快,桂顽迅速集中兵力,如潮水般向巢湖地区猖狂扫荡。
7
月
27
日,灾难突然降临。在毫无情报预警的情况下,高林桥、班家巷被桂顽军队突然包围。不巧的是,巢湖支队支队长唐晓光因外出协调工作不在驻地,副支队长张学文临危受命,率支队突围,程明远则亲率机枪排负责断后。
张学文调来时间不长,对巢南地区复杂的环境并不熟悉。出了高林桥后,他慌不择路,顺着大路就向沐家集、盛家桥方向猛撤。由于撤退过程混乱,后边大部分部队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