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开展工作。
到了
1947
年春,出于战略布局的调整,交通站移至宣城、郎溪交界的沈村。在这里,它成功联系上了华东局国区部,并归属其领导。这一转变,为党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方向,使得交通站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同年
10
月,中共芜当宣工委成立,交通站随即改属工委领导,并迁回月亮湖。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交通站继续默默运转,如同精密的齿轮,与整个革命事业紧密咬合。
直至渡江战役胜利,全国解放的曙光初现,这个地下交通站才圆满完成了它的使命,光荣结束了自己的历史征程。
在交通站的发展历程中,有两位关键人物功不可没。万鹤龄自
1945
年
10
月至
1948
年
12
月担任负责人,他以沉稳的性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交通站的同志们在艰难险阻中坚守岗位。面对敌人的盘查与搜捕,万鹤龄总能冷静应对,巧妙化解危机,确保情报传递的安全与顺畅。
徐干则在
1945
年
10
月至
1948
年
7
月期间,为交通站的工作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他思维敏捷,行动果敢,多次深入险境,传递重要情报,为党的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在这看似平凡却充满危险的岁月里,交通站的同志们面临着无数的挑战与考验。敌人的步步紧逼、环境的恶劣多变、物资的匮乏短缺,都时刻威胁着交通站的生存与运转。他们如何在重重困难中坚守下来?又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都在等待着被揭开,成为革命历史中一段璀璨而又悲壮的篇章。
在湖东县,这片承载着革命希望的土地上,党的秘密联络点在巢南一带悄然展开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