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
1
月
13
日,捷报传来,孙仲德的先遣纵队直属支队司令马长炎和副司令赵鹏程成功解放含山与和县。这一胜利的喜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江淮地区激起层层波澜,更为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江淮区党委及江淮军区下达重要命令,将直属支队调出,由马长炎、赵鹏程负责组建江淮第五军分区,协同程明远共同做好大军渡江的后勤保障工作,程明远担任五分区政委。
接到任务后,程明远深知责任重于泰山,立即着手展开行动。他的目光敏锐而坚定,迅速制定出一套全面而细致的作战计划。
第一步,程明远要求马长炎和赵鹏程带领部队,对安徽段长江沿线江北地区进行全面肃清。这一区域,既是渡江作战的前沿阵地,也是后勤保障的重要依托。肃清行动不仅要清除国民党残余势力,还要帮助沿途各县政府恢复和开展工作,稳定地方秩序,为后续的支前工作创造良好环境。部队如同一把锐利的钢刀,在江北大地纵横驰骋,将敌人的残余势力一一拔除,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紧接着,第二步行动迅速展开。程明远通过电话,向各县传达了积极筹粮的紧急指令,并要求将粮食向巢县集中。巢县南门被选定为粮食仓储基地,但通往此地的道路狭窄,严重影响物资运输。程明远当机立断,从分区调派工兵,迅速搭建起一座浮桥。这座浮桥,宛如一条横跨障碍的巨龙,专供大军运送物资弹药,确保了运输通道的畅通无阻。各县接到指令后,纷纷行动起来,百姓们踊跃响应,一袋袋粮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步,程明远积极组织民工团,对内也称民工营,每个营规模为
500
人。他要求各县最少拿出一个营的民工,并派专人带队,投入到抢修道路、挖通河道的工作中。时间紧迫,为了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程明远秉持“歇人不歇锹”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在他的号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