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渡江战役前夕,江淮五地委、五专署、五分区以及五支司这四个摊子,如同紧密咬合的齿轮,在紧张的局势下高效运转。除五专署外,程明远在其余三个摊子均身兼要职,肩负着统筹全局的重任。
起初,五地委还能与陆学斌领导的皖西四地委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报,携手为渡江战役做准备。然而,随着战事愈发紧迫,五地委的工作进入繁忙阶段。
程明远坐镇清风阁的五地委办公室,这里俨然成为整个支前工作的核心枢纽。桌上六部连接各县的电话,再加上一部直通粟裕的专线电话,如同七条信息命脉,所有关键工作都通过这些电话协调解决。办公室的墙上,详细标注着粮食和船舶等关键物资的情况。截止到
1949
年
3
月
31
日,粮食储备已接近
4000
万斤,船舶数量达到
300
担的船只800
余条,渡手、船工和水手总计
1300
余人,至于小船,包括那些形如腰子盆的简易船只更是不计其数。
在程明远的率领下,五地委领导班子不敢有丝毫懈怠。一方面继续大力征集粮食,确保大军渡江及后续行动的粮草供应;另一方面,争分夺秒地加紧训练船工和水手,提升他们的技能与应对实战的能力。而位于向家冲的修船处,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昼夜不停地劳作,秉持着“歇人不歇锹”的精神,只为让每一艘船都能以最佳状态投入战斗。
程明远始终坚守在指挥一线,那七门电话此起彼伏的铃声,构成了他近期军旅生涯的激昂旋律。每一次拿起听筒,都是对局势的精准判断;每一次下达指令,都关乎着渡江战役的成败。然而,尽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前方依旧困难重重。随着渡江日期的临近,敌人必然会加强破坏与干扰,如何在保障物资安全的同时,确保各项准备工作不受影响?在这紧张的节奏中,还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程明远和五地委又将如何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智慧,冲破重重阻碍,为渡江战役的胜利铸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