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准备卷土重来。蒋介石调集陆军
115
个师,海军第二舰队
130
艘舰艇,约
75
万余人,构筑所谓的立体江防。意图借天险锁住阵脚,以图与共军最后决战。中★★央在与国民党进行和谈的同时,已做好渡江作战的准备。二野三个兵团,三野四个兵团,四野一个兵团,统一受***、陈毅、刘伯承、粟裕、谭震林五人组建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军委命令,一旦和谈破裂,立即发起渡江战役。我参加渡江战役,渡江作战部队达到
100
多万人,分东中西三个集团实施突击。以三野八、十兵团,共八个军组织组成**击集团,主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实施渡江。以三野七、九兵团共七个军组成中突击集团,在裕溪口至枞阳土桥段渡江。渡江后两个集团东西东西对进,实施前行合围。无为四分区的陆学斌和江淮五分区的程明远负责中路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
1949
年
4
月,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决定撤销江淮区党委,成立皖北区党委,原本拟定由彭涛担任书记。彭涛曾在安徽工作过,深知这片土地情况复杂,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故而推辞这一重任,并向中央推荐了曾希圣。最终,中央采纳了彭涛的建议,决定由曾希圣来主持皖北大局。
曾希圣抵达合肥后,迅速投入工作,当即电令程明远前来合肥参加皖北区党委第一次会议。程明远与曾希圣的缘分,要追溯到
1940
年下半年。那时,曾希圣在重庆从事情报工作,因能力出众,引起了戴笠的注意,处境十分危险。中央出于对他安全的考虑,由叶挺将军出面,将他带到皖南新四军军部。由于军部对他的具体来历了解有限,便安排他前往巢湖地区,负责筹集船只,接应皖南新四军转移到江北。
曾希圣来到巢南,在高林桥班家巷结识了程明远。两人一见如故,在共同为接应新四军转移而忙碌的日子里,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面对诸多困难与危险,他们携手共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不解的缘分。
如今,多年过去,在这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