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修今史,因为太刺激,很多当事人,或者当事人儿、孙都活着,考证较为容易,也更贴近真实历史,但容易被“面杀”。
那个“崔杼弑其君”便是史家的教训,齐太史家险些绝了,于是,春秋战国以后的史家,要么“下世书”,要么“今曲笔”以避祸。
虽然陛下让开史馆,本意是想此修今世,免为后世……太子所毁,但作为太史令的司马谈很难相信陛下能容忍他的史笔,也就是接受今世的批评,甚而是批判。
到时候,免不了大兴文字之狱。
“就以今史为笔端吧。”
刘据想了想,说道:“今日宴良会,正是时候。”
司马谈默了下,委婉道:“或有争议。”
储君放逐天子,史书留笔,必然会招致无数争论,逼宫、造反的猜测,必将世世代代争执不休。
“寡人即位后,太史令就更难写了。”刘据点头微笑。
现在写,史实真假尚有保证,等他登基,太史家招来的争议只会更多。
“臣明白了。”司马谈醒悟道。
就在这时,霍去病走了过来,“上君,一切准备好了。”
刘据与霍去病到时,公孙贺、公孙敖、李息、张次公、苏建、赵信、张骞、赵食其、郭昌、荀彘、路博德、赵破奴,同时起身,恭声道:“见过上君!”
刘据环顾四周,没看到舅舅,问道:“舅舅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