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盈亏的市场化生存。
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1991年的统计,该基金1992年计划投资2000万元拍摄19部故事影片,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只有100万元多一点,还不到港台合拍片的一个零头。
到了1995年,北影厂计划年度出品国产片14部,总投资2800万元,平均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仅200万元。
在这种情况,谢导心里比谁都清楚,想要在原有体制框架和制片模式下,用一两百万的小成本来拍《鸦片战争》,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从他决定拍摄《鸦片战争》开始,就一直在为资金和外景拍摄而头痛。
其实,筹拍《鸦片战争》,谢导确实得到了不少省级领导的支持。
从今年5月份开始,到《鸦片战争》开拍前的一年时间里,由相关部门牵头,前后一共召开了5次《鸦片战争》协调会,将本片的筹备和拍摄,列入上海重大文化艺术工程给予资金扶持。
这样的操作,在上海电影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但截止目前为止,公司收到了来自广州珠海区的一笔捐款,数目是与香港回归日期吻合的199771元。
此外,还收到港澳人大代表、香港某位企业家的个人捐款人民币10万元。
这些钱,尽管寄托着捐赠人对《鸦片战争》的厚望和期许,但对于庞大的筹资计划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在宣布筹拍《鸦片战争》之前,谢导知道筹资上亿资金肯定非常困难,但也万万没有想到会难到如此地步。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