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这样耗下去,对秦国的国力也是极大的消耗。别的不说,单是远距离运输粮草到前线这一项,运输一份,运粮兵在来回的路上就要吃掉两份。虽然秦国耗得起,但如果有办法能多保留一分实力,那当然更好,以后对上楚国,也更有底气。
尉缭又安排鬼谷弟子编了新的童谣,在赵国散播——赵国何号?秦国何笑?有木生子,盗国盗宝。
通俗一点说,就是:赵国人为何放声哭叫?秦国人为何开怀大笑?因为有木生子,盗国盗宝。
随着童谣传遍邯郸,惊动了赵王迁,再次被当做预测未来的谶言。很多赵国人都在猜测“有木生子”指的是什么?难道是说会有一个姓李的人,窃国窃宝,导致赵人哭,秦人笑吗?
赵王迁联想到李牧,又听说李牧坚守城池,已经有一段时间不曾与秦军硬拼。赵王迁的疑心病就再也压不住了,他找郭开商量对策,郭开早就被秦国收买,假装迟疑,等赵王迁再三催促,郭开才说,听闻李牧龟缩在城池中,不肯出战,偷偷地跟秦国谈条件,只要秦国给的足够多,李牧就准备不战而降。
赵王迁又惊又怒,派人盯着李牧。假如发现李牧有异常行为,立即禀报。
有一个成语叫“疑邻盗斧”,如果你怀疑邻居偷了斧子,去观察邻居,你就会发现,他的行为十分可疑。因为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心里给那个人定罪了。
秦军的主帅王翦认为,除掉李牧的时机已经成熟——赵王迁新继位,对两次击败秦军、功高震主的李牧十分忌惮。谣言又传播得如此迅猛,赵王迁现在估计睡觉都不踏实,只需要给他一个理由,不用秦军动手,赵王迁第一个容不下李牧。
于是王翦写了两封信,一封给秦王,汇报军情,对于他准备除掉李牧这件事,也做了报备。另一封信给李牧,哪怕双方的立场敌对,也不妨碍王翦十分敬重这位李将军。信的内容七分真,三分假,表达了王翦棋逢对手的喜悦之情,处处透着点英雄惜英雄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