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我的导演生涯实在是太短了,尽管我是专业毕业,但有些事情并不是只有技术可以解决的,还需要经验,我为此非常苦恼,不得已,我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剪辑师彼得罗·斯卡利亚和他的团队,这其实是很为难的,因为我几乎将所有可以剪掉的镜头都减去了,而他要把这部电影再剪成120分钟以内的电影,他花了半个月做这件事情,我们沟通了好多次,大家看到的成片,是剪辑师和幕后团队共同的心血,要剪去这么多时间,还要保持剧情的完整性,非常不容易,他们为此在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夏真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她认为这是斯卡利亚应该得到的,虽然他本人并不一定在意。
“谢谢您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题,在沟通方面,您是否遇到过困难,听说您的剧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记者感兴趣地问道。
“我们合作过一次了,这是第二次合作,所以沟通很顺畅,若说哪地方不对,大概是饮食方面的问题吧,各国口味都不一样,不过我们求同存异,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就是让电影拍得更好,即使有分歧,我们也会想到一个妥当的解决方法。”夏真笑着说道。
第二天,关于《暮色》的报道出现在各国娱乐新闻版面,不少记者并没有购买电影票收看电影,只是人云亦云,从影迷的评价中猜出影片受欢迎程度,记者采访对象不同,报道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叫好不叫座,‘暮色’难超‘安吉拉’》、《‘暮色’来袭,伊妮德续写天才神话》、《‘暮色’:一部奥斯卡味十足的电影》。
也有媒体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报道这件事——《伊妮德亲睐惊悚电影,是天才还是变态》。
无论是怎样的报道,都无法掩饰《暮色》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高人气,不少专业人士看好《暮色》,将《暮色》作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狮奖”有力竞争者,有些报纸甚至预言夏真会继“奥斯卡神话”后,再次塑造“金狮”神话!
在这些让人看花眼的报道中,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