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的人物,出行都是前呼后拥,清场开道,别说没有官身的国子监学生了,就是一些官位低阶一点的,都没办法站到秦修文面前讲话,能够近距离看到自己的偶像,这些少年人又如何不心潮澎湃?
\n
新年过去之后,二月十二国子监开课,这里有新招收的学子,也有已经在这里学了三年快要走马上任的深造进士,不过大部分年纪都在十六七到二十五六之间,很少有三十出头的,显而易见,大明中坚人才正在往年轻化方向发展。
\n
确实,也只有更年轻的人,才能更容易抛弃以前的一些陈规陋见,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新思想。
\n
向清作为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国子监一把手,主导了国子监的各项事务和改革,如今三年一过,已经颇有成效,他这次请秦修文过来,就是希望让秦修文给这些即将结业的进士们打一剂强心针,让他们不要忘了在国子监所受到的教导,即便走到了基层岗位,也牢记为国为民之心。
\n
一个国家的强盛,靠的不仅仅是中枢卓越的策略,更靠所有在各个基层的官员能上下一心,只有这般中央政策下达的时候才能如臂使指,不会出现之前种种改革的弊端——思路正确,但是执行力不够。
\n
当然,对于如今真正称得上日理万机的秦首辅而言,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重大决议要在国子监颁布,所以才会亲临此地,发表一次讲话。
\n
这是国子监最大的一个会场,高大的穹顶之下,殿宇宽阔,阳光从一排排玻璃窗中洒下,每一处角落都显得那么明亮。
\n
这是国子监这两年新建的“聚贤堂”,正中间挂着孔老夫子的画像,两侧墙壁上也是挂着自太祖以来各个皇帝的画像。
\n
据说就是为了挂这些画像,万历才愿意拨款出来建“聚贤堂”。
\n
站立着的一排排伸长脖子焦急等待的学子,人数大约在两千多人左右,“聚贤堂”再大,也显得挤挤攘攘,但是却没有人高声喧哗。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