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拿起那张纸条,指尖能感受到书写者狂暴情绪透过纸张传递出的冰冷恶意。她没有犹豫,走向墙角那台老旧的碎纸机。按下开关,机器发出沉闷而吃力的轰鸣,像一头年迈的野兽在咆哮。她将纸条塞进入料口,锋利的刀片瞬间将它吞噬、切割、粉碎,化作一堆毫无意义的白色碎屑。
看着那些碎屑飘落,林溪心中并无快意,反而涌起一股复杂的寒意。周野的规则,简单、粗暴、有效,却也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决绝。
处理完“毒疮”,林溪重新回到桌边。这一次,她的目光落在一封折叠得异常整齐、字迹娟秀却透着沉重疲惫的信上。内容是关于学业和家庭的双重高压,字里行间充满了窒息感。她下意识地拿起笔,习惯性地在旁边的便签纸上开始分析:
压力源:
学业:绩点焦虑,父母期望过高(提及“考第二即失败”)。
家庭:缺乏情感支持,沟通无效(“只会问成绩”)。
自我:完美主义倾向,自我价值感绑定外部评价。
建议方向:
1.尝试与父母进行一次非成绩导向的沟通(具体时间、方式建议?)。
2.设定更现实的短期目标,降低自我压力(SMART原则?)。
3.寻找校内心理支持资源(预约流程?)。
...
她写得很快,逻辑清晰,条分缕析,这是她浸淫学生会多年练就的本能。写完,她甚至感到一丝久违的掌控感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5页